為什麼大家都在裁員,卻還缺人?這份 Prompt 告訴你如何不被 AI 淘汰!

你有沒有過這種感覺?

這個世界病了,還病的不輕。

根據 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 的報告,2025 上半年美國科技業就裁了近 75,000 人,比去年同期暴增 35%;而全球科技業裁員總數已超過 9 萬人

看起來像是個「工作變少」的世界。

但回頭看另一組數據,卻顯示 2025 年全球有 75% 企業說『招不到人』資料來源)。

這個時代,一邊缺人、一邊裁人。

到底我們該相信哪一個現實?

答案是:兩個都是真的。

❝ 這個時代,不是工作消失了,而是它變得不再一樣了。 ❞

表面矛盾,其實是「時間差 + 結構差」

一邊是餐廳老闆天天喊「找不到人上班」;另一邊,科技業的工程師卻收到裁員信,苦笑著收拾桌上那盆仙人掌。

這不是矛盾,而是兩種「工作本質」的差距正在拉開。

現在的缺工,其實集中在那些「需要動手、要人到現場」的工作;而被取代的,則是「坐在電腦前、重複輸入」的知識型職位。

現象背後原因受影響工作
現在缺人疫後需求、少子化、技能錯配醫療、餐飲、建築等「動手+人對人」工作
未來被取代AI 成本下降、企業降本提效客服、行政、資料處理等「重複型知識工作」

LinkedIn 曾說過一句話很有感:

「未來有 70% 的職場技能都要重新定義。」

換句話說:

❝ 你不是沒用,是你那一套快過期了。 ❞

根據預估,其實有 70% 的「工作內容」可以被自動化。不是整個職位突然消失,而是接下來 10 到 20 年,會慢慢地被機器吞掉一大塊。

而現在最缺人的,都是那種「AI 暫時接不了手」的行業:

  • 長照人員得面對面照顧長輩
  • 建築師傅得現場搬磚鋪牆
  • 醫護人員得跑現場、安撫病人

反過來說,最容易被 AI 取代的,就是那些可以在網路上「大量處理」、「複製送出」的工作,像是客服、資料整理、行政流程、甚至文件審閱。

AI 教父 Geoffrey Hinton 也提醒過,像律師助理、電話客服這類「按表操課」的工作,最危險。但像水電工這種又要技術、又要現場處理的職業,短期內還很安全。

AI 不會取代你,但會取代不會用 AI 的你

當企業想節省人力、提升效率,最先被看見的,往往是那些可以被「模板化」的工作。反過來,那些充滿人性、判斷、情境應對的職務,就像大地震中的「抗震結構」,在危機中反而更重要。

我們看到這樣的趨勢:

未來趨勢對個人的影響
「會動手的」越來越難找體力技術與服務互動職缺上升
「會整合的」越來越吃香懂流程整合+AI 工具的人需求暴增
「不學習的人」越來越危險技能保鮮期剩 3~5 年,學習變日常

這不是我說明,而是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對未來技能的看法。

video

對企業意味著什麼,必須同時做「自動化投資」與「人才留才」兩手策略,崗位設計要重寫,流程重整才能吃到生產力紅利,投資企業大學、培訓平台成為留才關鍵,招募邊界擴大,同時要管理跨時區、不同工作型態的團隊。

最近很紅的李河泉老師就說:「未來 20 年,一半的企業會倒掉。」

老師歸納現代年輕世代特質後,得到出來的五個 F 行為與價值傾向:

F 詞意義解釋說明
Fast快速他們習慣快速獲得回饋、成效,討厭冗長等待
Fun有趣工作需要有參與感、創意感,不喜歡單調與無趣
Freedom自由希望有彈性,不想被傳統制度或框架約束
Fair公平對不公平特別敏感,期待透明制度與合理對待
Feedback回饋渴望及時知道表現如何,也希望主管能清楚地溝通和回應

📌 舉個例子幫助理解:

假設一位主管讓一位新進員工做了一份報告:

  • 沒有給予回饋(Feedback),對方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做錯了;
  • 流程冗長(不夠 Fast),他可能感到被拖住;
  • 沒參與感(缺 Fun),他會覺得無趣、無意義;
  • 主管用命令式語氣(違反 Freedom),容易引發抗拒;
  • 只重資歷而非表現(違反 Fair),會感到挫折與不平衡。
21ff1617-f1c6-8068-a871-df805005b7b4.png

下一波職場革命不是找人,而是「用人」:第三方的人材訓練和租賃中心

未來「第三方人才訓練與租賃中心」不但可能出現,而且很可能會成為主流。這會是因應全球缺工、技能轉型和彈性工作的創新人力解決方案。例如現在台灣也有「共享 CFO」。

一、企業缺人但不想養人

  • 很多企業無法長期培養人才,但又需要即戰力。
  • 「租賃人才」可以彈性調度、降低固定成本。

二、勞工想接案但怕沒訓練

  • 許多年輕人不想被綁定,但也缺乏跨職能的即戰技能。
  • 第三方機構可提供:快速培訓+媒合工作。

三、技能更新快,傳統教育跟不上

  • AI、數據分析、設計、網路行銷等技能更新速度快,傳統學校跟不上。
  • 第三方中心能根據市場需求,快速設計「微學習+實作+就業」方案。

四、「人才 as a Service」概念崛起

  • 就像軟體租用一樣,人才也可「外包/租賃/共用」。
  • 例子:企業向平台租用 3 個月的專案行銷人員,無需長期聘僱。

你該怎麼做?

先問問自己:我每天做的工作,有多少是可預測、可重複的?

  • 如果超過一半,那代表你「很可能」是 AI 的潛在對象。
  • 趁現在開始調整,把「機器做得來的」丟給機器,你只保留機器做不到的那一塊。

在我的文章: 「不是我不努力,是 AI 進化太快」:當工作被重寫,我們該怎麼成為不可被替代的人? 中提到 AI 做不到的,是那些「看起來沒效率」但超人性的事。

像是:

  1. 需同時動腦+動手:水電維修、醫療操作、精密製造調機。
  2. 高接觸高情感:心理諮商、幼教、長照。
  3. 跨領域整合/決策:產品經理、營運策略、複雜專案協調。
  4. 生成式 AI 的「最後一哩」: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AI 監理、資料標註品質管控。

避刷重複的事,使用情感、創造力、故事,才是我們真正的價值所在。

心得與結論:你準備好變得不可取代了嗎?

❝ 當你不再只是完成任務,而是開始創造價值——你就走上了未來的路。 ❞

說穿了,這個時代不是沒有工作,而是工作變了

你我都活在一場轉型之中:

  • 現在缺的是「會與 AI 合作、能整合跨領域」的人
  • 被淘汰的,是「技能未升級、只能重複做事」的職位

我自己也做了一個小改變:把每天的任務,分成兩種:

  1. 能自動化的,就交給 AI 處理
  2. 不能自動化的,就加深我的專業與情感價值

你會發現,這不只是效率變好了,連自己也變得更清楚方向。

哈拉瑞說,人類的能力分成三種:

  • 智力技能:像分析、邏輯、語言理解
  • 情緒技能:像同理心、協作、溝通
  • 身體技能:像操作能力、現場反應

AI 或許能模仿第一種,開始碰第二種,但還難以掌握第三種。而我們的強項,正在於這三種之間的連結能力。

那我該怎麼開始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涯?

你可能會想問:「那我現在這樣的技能還能走多久?要不要轉職?可以怎麼學新東西?」

別擔心,我幫你準備了一個實用工具:

👉 點我使用 AI 職涯規劃 Prompt(Notion 連結)

這是一份可互動、可修改的 AI Prompt,只要把你的資料貼進去,就能讓 AI 幫你分析接下來該學什麼、走哪個方向最有價值。

一部分的 Prompt:

## 心得與結論:你準備好變得不可取代了嗎?
> ❝ 當你不再只是完成任務,而是開始創造價值——你就走上了未來的路。 ❞
說穿了,這個時代不是沒有工作,而是**工作變了**。
你我都活在一場轉型之中:
- 現在缺的是「會與 AI 合作、能整合跨領域」的人
- 被淘汰的,是「技能未升級、只能重複做事」的職位
我自己也做了一個小改變:把每天的任務,分成兩種:
1. **能自動化的,就交給 AI 處理**
2. **不能自動化的,就加深我的專業與情感價值**
你會發現,這不只是效率變好了,連自己也變得更清楚方向。
(省略)

🚀 AI 時代的真相不是恐懼,而是機會:

未來的教育重點將是想象力與創造力,而不是僅僅的知識傳授。

過去要學一個技能需要一萬小時,三年時間。

但現在這個節奏,是你還沒學完,工作就變了。

這看起來很焦慮,但也很公平;因為沒有人能倖免,大家都得重新上路,真正不公平的,是少數人掌握了 AI 能力,其他人只能旁觀。

所以「技能」在未來可能不再重要,而是你對於未來有沒有足夠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Read more

幣漲無疑《Number Go Up》在說什麼:敘事、風險與人性的一本清醒書

幣漲無疑《Number Go Up》在說什麼:敘事、風險與人性的一本清醒書

市場會騙人,人性更會。 敘事能抬價,但風險只會累積。 做好退場計畫,比預測價格更實用。 「別把幸運當實力,也別拿善意當免死金牌。」 本傑明・葛拉漢:「投資在短期是一部投票機,在長期是一部稱重機。」 把票投給敘事沒關係,但別忘了最重要的「風險」。 為什麼大家相信「幣漲無疑」? 一般人會說沒有「必漲資產」。在華人世界,很多人信房地產;有些國家偏愛黃金;而幣圈信徒更偏向比特幣。作者指出,比特幣信徒極為死忠,幾乎任何新聞都能被詮釋為利多,形成強大的買盤與敘事支撐。泡沫可以比你想像更久,反人性操作會把做空者擠爆,所以他選擇不做空比特幣。 敘事是一種身份與群體歸屬。當我們在短時間內推測未來走勢,就很容易「自我強化偏誤」:只收集支持自己觀點的資訊,忽略不利訊號。於是「幣漲無疑」像口號一樣被喊大聲,直到現實來敲門。 不過,2000 的網路泡沫與 2008 的金融海嘯都沒有讓世界毀滅,反而帶來生態的重整與成長。 這本書適合兩種人閱讀: 1. 已在幣圈打滾已久的人:你看過事件本身,

By Oscar Chuang

WooCommerce 教學指南:基本設定簡介

完成安裝、物流金流設定後,還有一些設計我們可以看一下。 在 WooCommerce 中,設置功能非常重要,它能幫助你設定你的網店的所有基本和進階設定。 在管理頁面中,你可以看到左側欄目有一個名為「設定」的選項,這裡包含了關於商店的很多設定部分。 一開始可能會有點複雜,但不用擔心。因為設定都可以修改,那我們就一步一步地完成它吧。 以下是一些 WooCommerce 設定中的主要部分: 1. 一般設定: * 設置商店的基本資訊,比如商店地址、銷售地區、貨幣等。 2. 產品設定: * 管理產品頁面,包括產品的尺寸單位、評論設定以及庫存管理。 3. 運送方式: * 設定運送地區和費用的選項,可以根據不同地區設定不同的運費方案。 4. 付款: * 管理可供客戶選擇的付款方式,像是信用卡、銀行轉帳、第三方支付平台等。 5. 帳號及隱私權: * 設定客戶帳號的註冊和登入方式,以及管理客戶的隱私設定。 6. 電子郵件: * 在這裡你可以設定系統發送給客戶的各類通知,比如訂單確認、發票等。

By Oscar Chuang

想讓你的產品快速曝光嗎?如何在 WooCommerce 添加新產品

想知道如何快速上架新產品嗎?了解如何輕鬆添加新產品到你的 WooCommerce 商店,讓你的客戶更加便捷地找到心儀的商品! 配置正確的產品類別和標籤,能有效增強顧客的購物體驗和提高銷售量,這可是每個電商商家必備的技能! 如何添加新產品 Step1. 點擊「新增」 進入後台,找到 WooCommerce 選擇商品,點擊「新增」選項。 Step2. 商品設定 以我的客戶的商品為例,我們可以設定: * 商品標題 * 商品說明 * 商品圖片 * 商品圖庫 * 商品資料 * 商品簡短說明 這些設定都對應我們前端網頁的內容。 商品資料可以選擇: 1. 簡單商品 * 用途:這是最基本的商品類型。適用於沒有任何變種、額外選項或是需要特殊配置的單一產品。例如,一本書或一件無需選擇大小或顏色的T恤。 * 特點:設置簡單,只需填寫基本信息如價格、庫存等。 1. 組合商品 * 用途:用於銷售由多個已有商品組合而成的套裝產品。這適合那些想要以套裝形式出售多個產品以提供更好的價值的商家。 * 特點:顧客可以購買包含多個單獨商品的組合包,

By Oscar Chuang

2025 台灣人最適合的加密貨幣交易所:MAX 使用指南

如何註冊 Max 交易所:享 20% 手續費優惠 用我的推薦碼:dfe4b014 註冊,立享 20% 手續費折扣! 掃描下方 QR Code,也能快速加入👇 Step1.建立帳號 請選擇「個人戶」並輸入可以收發 Email 的電子郵件地址。 設定你的密碼和打勾「我已滿 20 歲」,記得看看 使用條款和服務條款。 Step2. 啟用帳號: EMail 驗證 Step3. Lv1 的帳號驗證 請依續完成: * 手機號碼 * 基本資料驗證 * 台灣國籍或是 ARC 身分驗證 Step4. 進階認證:Lv2 的帳號驗證 請依續完成: * 台灣手機號碼 * 銀行帳號驗證 完成

By Oscar C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