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真的能幫我上班嗎?

AI 真的能幫我上班嗎?

So桑:「每天早上上班的時候,我都會想一個問題——有沒有可能 AI 幫我上班?我躺在床上,它幫我開會、回信、報告全寫完……」

Tifa:「那你不就失業了嗎?」

So桑:「對,但我失業的同時,它也幫我賺錢啊~」

So桑:「而這不是開玩笑。2025 年的 AI,真的已經卷(競爭)到離譜的程度。你以為你在努力工作,但其實 AI 比你還勤勞,還不會請病假,還不會抱怨薪水太低。」

AI 到底有多卷?

So桑:「要看一個產業多卷,看錢就知道了。」

image.png

▲ 2025 上半年生成式 AI 投資金額達 492 億美金,比去年全年還多 (資料連結)。

So桑:「這就像是百貨公司周年慶。每家公司都在打折搶客戶,AI 世界每天都在上新貨,早上剛出 GPT-6,下午就有『GPT-6 Ultra Plus Pro Max』。」

Tifa:「那我們要學哪一個啊?」

So桑:「學不完的,因為 AI 的更新速度比你午休還快。」

(這時語氣一轉)

So桑:「問題是,這樣的競爭,真的有讓我們生活更好嗎?還是,我們只是被『效率』這個詞綁架了?」

工業革命 vs. AI 革命:哪一個改變更大?

So桑:「如果我們把時間拉回 18 世紀,那時的工業革命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

20251018_1009_%E5%B7%A5%E6%A5%AD%E9%9D%A9%E5%91%BD%E7%B4%B3%E5%A3%AB%E8%88%87%E9%BB%91%E8%B2%93_remix_01k7th6mgvf53asqcmadjpdn0q.png

▲ 18 世紀中葉起工業革命,最早發生的英國

So桑:「機械化生產讓人類第一次從勞動中解放出來。從農民變工人,從鄉村進城市。那時候人均 GDP 翻了好幾倍。」

Tifa:「那 AI 革命是不是也會讓我們不用工作了?」

So桑:「理論上是,但現實上不太可能。」

(語氣變神秘)

So桑:「因為工業革命改變的是『體力』,AI 改變的是『腦力』。一個讓你不用出力,一個讓你不用思考。這兩個加起來,就有點危險了。」

AI 的真正力量:資訊與認知的革命

So桑:「AI 最厲害的地方,不是會畫圖、會寫程式,而是它讓人類第一次能夠『外包思考』。」

Tifa:「外包思考?那人不就變笨了嗎?」

So桑:「沒錯!你問 AI 問題,它幫你查、幫你寫、幫你想。久了之後,你就不太會想了。」

20251018_1027_%E7%8F%BE%E4%BB%A3%E7%A7%91%E6%8A%80%E7%94%9F%E6%B4%BB_remix_01k7tj6y2me3jtj3n7njserk1h.png

So桑:「以前工業革命讓你手閒下來,現在 AI 革命讓你腦閒下來。」

AI 的學習法:怎麼用它變聰明而不是變懶?

So桑:「其實最聰明用 AI 的人,不是讓它替你做事,而是讓它『教你怎麼做事』。」

Tifa:「所以 AI 是老師?」

So桑:「對,而且是那種 24 小時不睡覺、永遠不會對你生氣的老師。」

So桑:「像你想學寫程式,可以用 ChatGPT 當教練,用 Vibe Coding 寫一行看一行學。想自動化工作?用 n8n 幫你做流程。想整理知識?用 NotebookLM 幫你建第二大腦。」

Tifa:「聽起來好厲害~那我是不是也能用 AI 學煮飯?」

So桑:「可以啊,它會教你,但煮不好還是你吃。」

(語氣轉深)

So桑:「AI 不會改變世界,會改變的是『你怎麼看世界』。」

AI 的代價:你知道每問一次 ChatGPT 要用多少水嗎?

So桑(神秘地壓低聲音):「這個你可能不知道,ChatGPT 回答你一個問題,大概要用掉十五分之一茶匙的水。」(OpenAI 執行長山姆.阿爾特曼 Sam Altman 說的)

Tifa:「蛤?它喝水幹嘛?」

So桑:「不是它喝,是它降溫。因為 AI 伺服器超熱,要用水冷卻。美國研究指出,問 AI 十幾次問題,大概就用掉一瓶礦泉水的水量。」(美國學者的估算,每 10 至 50 次查詢會耗水 500 毫升)

image

So桑:「AI 的能源消耗是 Google 搜尋的十倍。也就是說,你在問 AI 的同時,地球正在變熱一點。」

Tifa:「所以我們每次用 AI,都在幫地球做桑拿?」

So桑(笑):「可以這麼說。」

智能 ≠ 智慧

So桑:「這讓我想到一個哲學問題,人工智慧,真的有『智慧』嗎?」

Tifa:「那不然它叫什麼?」

So桑:「人工智能。會『算』,但不一定會『想』。會『模仿』,但不一定會『理解』。」

So桑:「真正的智慧,來自於體驗、判斷、錯誤和反省。這些是 AI 沒辦法模擬的。就像 Elon Musk 離開 SpaceX,很多價值會跟著消失,因為那個『判斷力』是無法複製的。」

(語氣轉柔)

So桑:「所以未來的競爭,不是誰會用 AI,而是誰能比 AI 更有人性。」

心得 & 結尾:去創作吧

So桑:「AI 不會搶走你的靈魂,除非你放棄創作。」

Tifa:「那要怎麼辦?」

So桑:「很簡單,去創作。不管是文字、音樂、影片、畫畫,都好。因為 AI 只能生成,它無法『感受』。」

So桑:「人類的創造力、情感和經驗,是這個世界上最稀有的資源。」

Tifa:「可是大家都在變快啊~」

So桑:「沒錯,但也許我們該慢下來。因為真正的進步,不是讓 AI 幫你上班,而是讓 AI 幫你活得更像『人』。」

So桑:「對了,據說世界上真的有人靠冥想活了七十年沒吃飯……那我們下次就來講這個故事。」

我想起納瓦爾 Naval Ravikant 的提醒:知識才是真正的乘數,而不是資本。 他拿 SpaceX 當例子說明,如果把 Elon Musk 拿掉,很多價值會隨之消失,因為關鍵的知識與判斷會流失。這也是我們在 AI 時代該抓住的核心。

比速度與堆量更重要的,是把 AI 用來放大你無法被複製的部分。單比知識量,你追不上人工智能;單比勞力,你也可能比不上人形機器人。

真正能建立個人護城河的,是三件事:

  1. 創意力:用 AI 快速產生選項,但最後的選擇與組合由你來決定。創意不是多,而是誰更準確掌握核心問題。
  2. 影響力:用 AI 整理證據、視覺化數據,讓你的提案更清楚、更易被採納。影響力是把知道變成做成。
  3. 自學力:讓 AI 當你的教練與鏡子,持續對焦目標、拉高標準、快速迭代。自學力是你永遠的升級按鈕。

「現代知識」是可被複製、教會、在社會中廣泛傳播的技能;而智慧則是與個人經驗、品味、判斷力緊密相連、難以直接傳授的洞見,例如對人性的理解、對情境的拿捏、對取捨的勇氣。兩者並不衝突:社會的富裕靠知識擴散,個人的高價值來自智慧與判斷。所以你真正需要提升的,是智慧,而不是只有智能。

智慧無法一次學會,它必須在你的體驗中被創造

去做專案、去對話、去犯錯、去修正,把每次的輸入變成你的輸出。

人類的獨特創意和個人經驗,才是 AI 無法取代的。

所以繼續創作吧。用更多元的視角看世界,把 AI 當你的加速器而不是替身。也許有一天,我們都會理解,這世界已經夠快了,真正值得我們專注的,是把注意力放回「真」世界的問題,而不是被假問題牽著走。

Read more

【閱讀心得】小島經濟學:看見資本、貨幣與自由 從一張漁網改變你的理財思維

【閱讀心得】小島經濟學:看見資本、貨幣與自由 從一張漁網改變你的理財思維

我覺得經濟學其實是離我們最近的學問。它不是抽象的符號遊戲,也不是只有大學才看得懂的東西。這本書把資本、貨幣、利率、貿易、政策這些看似艱深的詞,用魚、網、銀行這類生活化的故事拆開說清楚。讀完你會發現,原來經濟學可以這麼接地氣,能直接幫你在日常中做選擇。 在和朋友聊聊理財,常聽到一個觀念:「財富是讓你選擇怎麼活,不是累積數字的遊戲,目的是自由。」 《小島經濟學》告訴我們的更多是如何做選擇的看法。 一張魚網如何改變命運 故事從一張捕魚網開始。艾伯花幾天編好第一張網,從此每次出海能多捕幾條魚。這張網不是錢,而是能反覆使用、提高生產力的「工具」或「能力」。 有人看到機會,想學做網,但怕餓肚子,他們會去跟艾伯借魚或借工具。這種借貸,其實就是最原始的信用。借的人希望用時間換取未來更高產出;借的人(艾伯)則在承擔風險,期待回報。 這是資本的起點:有人願意犧牲眼前的消費,去創造能持續產出的東西。當大家都願意這樣做,島上每個人最後都有網,一天能捕兩條魚,生活質量整體提升。 所以資本不是錢,

By So桑
拖延症:台灣人的日常心魔,如何把「明天再說」變成「現在就做」的執行力

拖延症:台灣人的日常心魔,如何把「明天再說」變成「現在就做」的執行力

「你可以拖延,但時間不會。」— 班傑明・富蘭克林 「我們明天再開始吧!」 「拖延症」大概是你我最熟悉的朋友兼敵人。不是重病,卻讓無數夢想停在起點。只要能跨過那一步,很多事其實都迎刃而解。如果有方法把拖延變成行動力,我們是不是就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我們為什麼會拖延?生物學角度的「拖延」 人的大腦天生趨樂避苦,「該做」常伴隨痛苦。 思考很容易,但做起來就不簡單,行動伴隨不適,大腦本能就會先閃躲。 所以拖延其實不是「懶」,而是大腦在保護你避開壓力與不確定性。 一、進化與環境失配 人類大腦同時有「即時回饋偏好」的舊系統與「長期規劃」的新皮質。 過去在資源稀缺與威脅環伺時,即時回饋有利生存;現代任務多為延遲回報,產生失配,傾向推遲需要長期投入的行動。 Tim Urban 在 TED 經典演講(連結),提到的「理性決策者 vs. 即時滿足猴」的比喻指出:當生活沒有立即威脅時,

By So桑
幣漲無疑《Number Go Up》在說什麼:敘事、風險與人性的一本清醒書

幣漲無疑《Number Go Up》在說什麼:敘事、風險與人性的一本清醒書

市場會騙人,人性更會。 敘事能抬價,但風險只會累積。 做好退場計畫,比預測價格更實用。 「別把幸運當實力,也別拿善意當免死金牌。」 本傑明・葛拉漢:「投資在短期是一部投票機,在長期是一部稱重機。」 把票投給敘事沒關係,但別忘了最重要的「風險」。 為什麼大家相信「幣漲無疑」? 一般人會說沒有「必漲資產」。在華人世界,很多人信房地產;有些國家偏愛黃金;而幣圈信徒更偏向比特幣。作者指出,比特幣信徒極為死忠,幾乎任何新聞都能被詮釋為利多,形成強大的買盤與敘事支撐。泡沫可以比你想像更久,反人性操作會把做空者擠爆,所以他選擇不做空比特幣。 敘事是一種身份與群體歸屬。當我們在短時間內推測未來走勢,就很容易「自我強化偏誤」:只收集支持自己觀點的資訊,忽略不利訊號。於是「幣漲無疑」像口號一樣被喊大聲,直到現實來敲門。 不過,2000 的網路泡沫與 2008 的金融海嘯都沒有讓世界毀滅,反而帶來生態的重整與成長。 這本書適合兩種人閱讀: 1. 已在幣圈打滾已久的人:你看過事件本身,

By So桑

WooCommerce 教學指南:基本設定簡介

完成安裝、物流金流設定後,還有一些設計我們可以看一下。 在 WooCommerce 中,設置功能非常重要,它能幫助你設定你的網店的所有基本和進階設定。 在管理頁面中,你可以看到左側欄目有一個名為「設定」的選項,這裡包含了關於商店的很多設定部分。 一開始可能會有點複雜,但不用擔心。因為設定都可以修改,那我們就一步一步地完成它吧。 以下是一些 WooCommerce 設定中的主要部分: 1. 一般設定: * 設置商店的基本資訊,比如商店地址、銷售地區、貨幣等。 2. 產品設定: * 管理產品頁面,包括產品的尺寸單位、評論設定以及庫存管理。 3. 運送方式: * 設定運送地區和費用的選項,可以根據不同地區設定不同的運費方案。 4. 付款: * 管理可供客戶選擇的付款方式,像是信用卡、銀行轉帳、第三方支付平台等。 5. 帳號及隱私權: * 設定客戶帳號的註冊和登入方式,以及管理客戶的隱私設定。 6. 電子郵件: * 在這裡你可以設定系統發送給客戶的各類通知,比如訂單確認、發票等。

By So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