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car Chuang

Oscar Chuang

2050 年的職場現場:AI 幫你做 90 % 的事,卻要你親手簽下那 10 % 的靈魂驗證

未來求職的尷尬瞬間 2050 年,你漂浮進一間半透明的全息辦公室,AI 助理早把你的履歷渲染成全動畫版,12 種語言即時旁白、還附咖啡香氣特效。面試官微笑遞來一支「行星碎片鋼筆」── 只為驗證你的簽名。 結果你握筆像緊張的外送袋,連寫體扭曲成 3D 毛毛蟲。AI 再強也救不了這一筆,面試官的臉色瞬間比斷線 Wi‑Fi 還蒼白。這,就是高科技時代最荒謬的真相:最原始的手寫,成了最後的真實背書。 我們怎麼走到這裡? 2024 年全球調查顯示,課餘時間還會主動手寫的 8–18 歲只剩 28.7 %,比 14 年前大跌 18.1 個百分點;大學生則有 69 % 改用數位設備筆記。台灣 6–12 歲兒童上網率高達 83 %,其中

By Oscar Chuang

手寫對長期記憶力的關係:為什麼拿起筆比敲鍵盤更有效?

我常常背著包,裡面放著筆記本和一支筆,在台灣不同城市之間穿梭,尋找一杯好咖啡。 昨天可能還在台南,今天就出現在高雄港邊的貨櫃咖啡廳。 每次當我打開筆記本,拿起筆開始寫字,就像找回了自己最單純的快樂。而這份快樂,往往就從一頁手寫開始。 一、為什麼手寫能幫助記憶? 科學家發現,當我們用手寫字,大腦會同時啟動「運動」、「視覺」和「語意理解」這幾個區域,產生更強的神經連結。2017年的一項腦波(EEG)研究就指出:寫字或畫圖時,大腦比打字更活躍,也更有助於理解和記住內容。 最新的研究也指出:當我們邊寫邊理解意思,大腦記得特別牢。 范德堡大學的神經科學家 Vinci-Booher 說得很好:「寫字的動作,本身就是一種感覺與認知的結合。」你想像一個字,動手寫出來,再透過眼睛回饋大腦,這就像是把想法轉化成具體的東西,會更容易記住。 不過她也提醒:科技工具雖然方便,但我們也要小心別把所有記憶交給手機。像是拍照取代記筆記、用 GPS 不動腦導航,這些習慣會讓我們漸漸失去記憶與動手的能力。 👉&

By Oscar Chuang

2025 最好的 10 個人生建議:掌握未來的關鍵武器

# 2025 最好的 10 個人生建議:掌握未來的關鍵武器 你是否覺得時間越來越緊湊,未來又充滿不確定,如何在2025年站穩腳步並迎接更多可能?掌握最實用的建議,讓你在日常與長期目標中找到平衡,走得更遠更穩。 --- ## 一、設定明確的願景,找到人生方向 沒有目標就像迷失在迷霧中。2025年的你該知道自己要什麼,並追求那些能帶來成就感與幸福的事物。利用SMART原則設定具體、可衡量、達成、相關、時限的目標,讓人生更有方向。 ## 二、持續學習,擁抱變革的節奏 科技日新月異,尤其是AI和數位化的席捲。保持自學力,學習新技能,從數位行銷、AI自動化到投資理財,讓自己不被時代淘汰,甚至成為變革的推手。 ## 三、建立財務自由的規劃 不讓錢綁架人生!建立儲蓄習慣、多元投資(如比特幣、股票、基金),並懂得風險控管。長遠來看,數位貨幣和智能投資工具會是你達成財務獨立的重要幫手。 ## 四、善用科技工具提高效率 數位工具和自動化模板,只要善加利用,

By Oscar Chuang

如何找到自己的刺蝟原則:一場溫柔又瘋狂的尋找之旅

我大概是在 30 歲左右,開始覺得人生有點像溺水。 外表看起來一切正常,工作還行、生活也沒什麼問題, 但心裡卻總是覺得空虛,像不停在跑步機上狂奔,卻看不到終點。 直到有一天,我遇見了「刺蝟原則」。 它不是什麼華麗的理論,而是像一盞溫暖的燈,在我迷路的時候悄悄亮起來。 當迷失變成日常,我決定開始找回自己。 一、什麼是刺蝟原則?(連隔壁小黑貓都比我有方向) 刺蝟原則來自《從 A 到 A+》這本書,作者吉姆·柯林斯說: 真正厲害的人或公司,都不是什麼都做,而是專注在一件自己熱愛、擅長,且能創造價值的事上。 有個古希臘的寓言講到: 每天刺蝟都要面對聰明狡猾的狐狸,但牠只靠一招——縮成一團、滿身是刺,就每次都安然無恙。 而我當時像什麼?就像一隻不會縮也不會跑、傻站著被狐狸叼走的小白兔。 我突然想起當兵時,在馬祖的冬天,一碗泡麵都能救贖我: 「如果人生是碗泡麵,我他媽絕對不要當防腐劑!」 二、刺蝟原則的三個關鍵:

By Oscar Chuang

如何打造高效的寫作資料庫:從靈感到成稿的完美管理

大綱 # 如何打造高效的寫作資料庫:從靈感到成稿的完美管理 你是否曾在深夜突然想到一個絕佳的寫作點子,卻苦於找不到合適的資料整理方法?或是在整理素材時感到頭昏眼花,明明資料豐富卻難以快速調用?別擔心,建立一個科學又實用的寫作資料庫,不僅能幫你節省時間,更能激發無限創意。 --- ### 一、為什麼你需要一個寫作資料庫? 在內容創作的道路上,資料管理是提升效率的關鍵。擁有一個有序的資料庫,能幫助你: - **快速找到靈感與素材** - **避免資料散亂,事半功倍** - **建立個人知識庫,長期累積價值** 只要建立好你的資料庫,從點子到成稿都能事半功倍。 --- ### 二、建立寫作資料庫的步驟:從收集到分類 #### 1. 資料收集:不放過任何靈感 - **多渠道收集**:閱讀文章、聽Podcast、筆記靈感,都要第一時間存入資料庫。 - **即時記錄**:用手機或筆記本,隨時捕捉閃現的點子。 #### 2. 資料整理:分類讓資料更有用 - **建立分類標籤*

By Oscar Chuang

如何將知識落實在生活中

* 知識落地的本質,是讓資訊從腦袋變成生活的樣子。你不需要一次做很多,只要從一張行為卡、一個場景練習、一週三問開始,這就是實踐。 * 你可能也有類似的經驗:剛看完一本勵志書,心裡激動萬分,筆記寫了好幾頁,但一回到日常生活,卻連一句書裡的話都想不起來;報名了生產力工作坊,當下熱血沸騰,回家後三天就忘記自己參加過。這樣的落差,讓人懷疑:我是不是真的學會了?還是只是「學爽」而已? * 這不是你的問題,而是我們一直缺乏一套 讓知識真正落地的方法論。 * 先寫 To-do-list 找出那些你覺得對你影響很大,但你不是會懂的事情。 一、要怎麼開始? 從「知道」到「做到」,就是兩種不同的維度,知道簡單但做到就很難。 像是我們看到文章寫說,要控制自己延遲享樂、避免比較,道理都懂,事實上要做沒這麼容易,回家的路上不斷有美食的誘惑,和朋友聚會不免會比較另一半對你好不好。 所以從知識到行動,難在行動。 二、行動轉化:如何讓知識變成最小行動方案? 知識如果不轉化為行動,

By Oscar Chuang

【WordPress 站長注意⚠️】ChatGPT 找不到你?這 3 步驟馬上搞定 AI 收錄!

「我網站文章都寫好,為什麼 ChatGPT 還找不到我?」 你可能跟我一樣,花了一堆時間寫部落格、做 SEO,結果同事問:「這篇有被 ChatGPT 收錄嗎?」 我打開 ChatGPT 試了一下,答案完全沒有引用我文章,超級挫折。 但後來我才發現,這不是內容寫不好,而是根本「沒有讓 AI 爬得到 !」 ChatGPT 是怎麼「找資料」的?(提示:不是靠 Google) 你以為 ChatGPT 是自己學網路上的知識嗎?其實它會參考 Bing 的索引結果,然後用叫做 GPTBot 和 OAI-SearchBot 這類 AI 爬蟲來抓你網站的內容。 所以重點來了: ✅ 你要讓 Bing 和 AI 爬得到你的內容,才有可能被

By Oscar Chuang

「台幣狂飆、美元下墜!」外匯老鳥都驚呆的匯率風暴真相一次看懂

短短兩天,我走在台北永康街看到匯率電視上,「32」這個關卡就被台幣輕鬆突破——新台幣兌美元狂升 8 %,寫下近 30 年來最猛的升值紀錄;這時候,美元指數(DXY)從 4 月初一路往下掉了超過 7%,連老練的外匯交易員都直呼「太刺激」了! 這場大震盪背後有好幾個原因:台灣半導體 Q1 表現亮麗、壽險資金對沖、還有美國新一輪關稅讓資金轉往亞洲貨幣。 接下來,就讓我用「小資投資人」的視角,陪你一起走過這場匯率大冒險,學會怎麼在劇烈波動中站穩腳步。 開場就爆衝:兩天暴升 8% 的震撼 48 小時內,新台幣直接衝破 30.15,外匯櫃檯擠滿換台幣的人,銀行甚至開起數位排隊系統,怕現場人潮太多爆掉。 仔細想想不對啊,一般不是有央行控制我們的匯率嗎? 而央行只淡淡說了句「動態穩定」,但市場解讀這句話,就是默許升值啦。 圖/

By Oscar Chuang

別再熬夜排程!用 Notion Webhook 5 分鐘打造社群平台發布機器 n8n 為例

你是不是也曾半夜趕稿,在 Notion 頁面寫完文章,還得手動貼到 Facebook、WordPress,甚至公司的雲端資料夾? 我當時心想:這種重複動作要做多少次?能不能全部交給自動化? 2022 年,我開始學 Python,只為了把「還要再貼一次」這件事徹底消滅。從那刻起,我研究起 Webhook,想讓它變成我工作流程裡的指揮中心。 「真正的效率,不是把事情做得更多,而是減少所有阻力。」 1. 什麼是 Notion Webhook?為何值得關注? 1.1 Webhook 是什麼? Webhook 的概念很好懂:「事件觸發 + HTTP 請求」。 只要系統內發生指定動作(新增頁面、更新資料庫…),它就會即時把資料送到你設定的 URL。 想像它是電視遙控器,按下按鈕,電視馬上換台。 1.2 Notion

By Oscar Chuang

為什麼《愈平靜愈有生產力》其實是在聊這個

上週六和老朋友聚會,我們聊到做中年人的那種無形壓力。35 到 45 歲的我們,上有老媽關心你的婚姻,下有小孩要照顧;上有老闆催件,下有部屬要關心。政治動盪帶來經濟起伏,錢包縮水、生活品質下降,想換工作卻怕空窗期,想學新技能又沒時間。這些交織在一起,就是中年焦慮的日常。 這時候,我拿起克里斯.貝利(Chris Bailey)的《愈平靜愈有生產力》──沒看就知道,重點是…「焦慮」。 焦慮怎麼影響我們效率,然後教我們怎麼平靜下來。 什麼是「貪多心態」? 「貪多心態」就是以為自己多做事、多搶機會就能過得好,結果只換來更焦慮、更疲憊。你丟給自己一長串任務清單,一直追刺激(更高薪、水準更高的職務),大腦像是永遠不夠用。而為了不斷獲得多巴胺,我們刷手機、追短影音,卻越看越麻木。 Netflix 紀錄片《智能社會:進退兩難》裡,

By Oscar Chuang

台灣人必備防災清單:災難發生時,你有 Go Bag 嗎?下載我的 Notion 防災物品清單

2024 年 4 月 3 日早上,我在花蓮。 7:58 剛醒,手機都還沒拿起來,地板就猛然搖晃。住在市區七樓的我,差點整個人從床上彈起來。窗戶在震,衣櫃門「砰!」打開,書整堆掉滿地。 一年後,我還記得當時的腦袋是一片空白,心跳卻快到像失速。 我是工程背景,總覺得地震可以被預測、可以被計算。但真的發生時,沒有人會跟你講怎麼辦,只有一個問題: 你,準備好了嗎? 地震後,我第一件做的事:打開新聞,卻什麼都不會做 打開手機,網路還在,電也沒斷,但新聞滿滿都是:「餘震還會來」、「路斷了」、「災情正在統計」。 我這種數位遊牧工作者,平常愛到處跑,理論上隨時能走。但那時候的我,完全不知道要去哪。 很多人帶著行李走到戶外,我的東西還卡在七樓房間裡。 那一晚我沒辦法睡。腦中只想著:

By Oscar Chuang

「MBTI 測不出真正的你」附 AI Prompt 提示詞

「分類只是地圖,真正的旅程始於腳下。」 — 寫給每一個被四個字母吸引又懷疑的人。 高鐵車廂,傍晚從高雄往台北的路上,車窗把夕陽拉成一條柔軟的橘線。我抱著筆電,卡在一篇寫了第七版的文章標題,腦袋像當機的瀏覽器。 前排兩位乘客聊得起勁:「你履歷寫 ENTJ,難怪上次會議你氣場好像主管一樣。」另一位笑說:「別鬧啦,我昨天重測變 INTJ。」 我沒參與他們的對話,但心裡卻默默吐槽。剛好我正寫著「MBTI 如何綁架我們的職涯」的文章,而那四個字母依舊像社交密碼,決定誰被理解、誰被貼標籤。 我的 MBTI 初戀 我已經不太記得自己第一次做 MBTI 16 型人格是哪一年,大概不是現在這麼流行的年代。填了一張表格,大約六十分鐘,得到了 INFJ 這張名片。 當年我認真相信,這些字母可以幫我解開生命謎題: * 為什麼我在誠品可以待一整晚? * 為什麼我簡報時總想講一段「反思」? * 為什麼聚會開始半小時後,我就想消失? 看完測試結論,關閉網頁。接下來幾年,我並沒有將「

By Oscar C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