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歷史以及發展與未來展望
過去十年,全球網上銷售額成長了好幾倍。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電商不斷改變我們的購物方式。
1994 年創立的亞馬遜,作為美國最成功的電商之一,在 2018 年開始推出無人商店 Amazon Go 和只賣高評價商品的 4-star 實體店,試圖讓購物體驗更有趣。
2020 年,新冠疫情重創實體零售,但沃爾瑪抓住了多年來發展線上購物的契機,數位轉型的需求變得更為迫切,很多實體店也紛紛轉型為電商。
未來究竟會是電商獨大的時代,還是虛實整合才是王道?
電子商務的歷史
電子商務怎麼演化的,在歷史上眾說紛紜,但從字面上來看比較容易縱觀整個發展的面向。
「電子商務,簡稱電商,是指在網際網路或電子交易方式進行交易活動和相關服務活動,是傳統商業活動各環節的電子化、網路化。」- 維基百科
簡單說,就是在網路上進行交易活動的方式。從電視購物、微商到直播帶貨,都是電子商務的一部分。
如果你對電商有興趣,這些歷史故事你可能會想了解:
- 1984年,英國的珍妮·斯諾伯爾(Jane Snowball)利用視頻購物(Videotex)系統,在電視上訂購了一些日常用品,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網上購物的人。
- 1994年,美國的 NetMarket 成為了第一個提供安全電子付款的網站,並銷售了一張Sting 的唱片,零售價 12.48 美元,創造了網上購物的歷史。
- 同年,亞馬遜也成立了,最初只賣書籍,後來擴展到各種商品和服務,成為了全球最大的電商巨頭之一。
- 1995年,eBay成立了,提供了一個網上拍賣和購物的平台。
- 1997年,日本的樂天(Rakuten)成立了,成為了日本最大的電商集團,並進軍西方市場。
- 1999年,中國的阿里巴巴成立了,開始提供網上批發服務,後來發展成為一個涵蓋電商、金融、雲計算等多個領域的網路巨頭。
即便電子商務已經存在多年,網購成為日常習慣也不過是最近的事。2010 年,美國網購僅占零售份額的 6%,但隨後成長迅速。
例如,英國網購在 2006 年占零售的 3%,到 2020 年成長到 19%。疫情期間更飆升至 30%,美國「非實體店」的銷售量比上年同期增加了 31 %。台灣的網購也因疫情變得更普及,特別是在年長族群中。
以上資料來自:未來網購 BBC細數電子商務的前世和今生 - BBC News 中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詳細閱讀看看。
電商網站的發展趨勢包括:全球化、移動化、社交化、個性化、智能化和綠能化。電商網站不斷創新和優化,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便利和體驗。根據 Shopify 的報告,2019 年全球的網上銷售額超過了 3.5 萬億美元。
2020 年,由於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網上購物的需求和比例更是大幅增加。
觀察台灣,其實在新冠肺炎之前,網上購物其實已經深入到我們日常的生活。但新冠肺炎之後,更是提高了使用在網上買日常用品、外送、外賣的普及性,特別是 50 歲以上的國民。
由於台灣的手機和網路的普及率很高,在《Digital 2023: TAIWAN》的報告中,2023 年,台灣網路使用者總數已達 2,168 萬人,相當於全台 90.7% 人口。
所以對於台灣,數位轉型的硬體和技術已經很成熟,但對於數位的商品和服務,還有很大的缺洞。例如說,許多實體商家沒有提供行動支付服務,許多企業的也沒有做好數位轉型的準備,政府也缺少數因應數位轉型的政策和作法,像是數位身份證和數化投票等。
過去,我們還可以以硬體技術尚未健全做為籍口,但現在數位轉型已經是世界潮流。對於電商網站,我的看法是「趁早」,就像是新世界的認識和開發,最佳的時機是十年前,或是現在。
參考資料:
電子商務是什麼?
簡單來說,電商網站就是透過網路進行交易的平台。它們讓賣家展示商品,讓買家輕鬆下訂、支付,並享受各種配送服務。
透過電商網站,賣家可以展示其商品或服務,買家可以瀏覽商品或服務,並進行線上購買。
電商的主要功能包含商品展示、線上下單、線上支付、訂單管理等。
依交易對象不同,還可以分為:
- B2C 網站通常提供給普通消費者購買商品或服務。
- B2B 網站則主要為企業間的交易服務。
支付和運送
為了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電商網站通常會提供多種支付方式和運送選項。
電商網站:支付和運送選項
你是否曾經在線上購物時,因為支付或運送的問題而放棄了購買?根據一項最近的調查,台灣的線上購物者中,有 28% 的人表示,他們會因為沒有喜歡的支付方式而取消訂單,而有 24% 的人表示,他們會因為運送時間太長或運費太高而取消訂單。
對於支付方式,可以結合信用卡、網路銀行、第三方支付平台(如 PayPal、蝦皮支付等)、數位錢包等多種方式,讓客戶可以選擇最方便的支付方式。此外,還可以設定自動化的稅率計算和發票系統,以確保交易的合法性和準確性。
對於運送選項,可以提供自取、郵寄、快遞、同城配送等多種方式,並結合實時的運費計算和追蹤系統,讓客戶可以隨時了解商品的運送狀況。此外,還可以設定不同的運送政策,如滿額免運、指定地區免運等,以吸引更多的客戶購買。
透過這些整合,不僅可以提供更多元和便利的服務,也可以增強客戶的購物體驗,從而提升電商網站的競爭力和營收。
總之,數據顯示支付和運送選項對於電商網站的轉換率和客戶滿意度有著重要的影響。
那麼,作為一個電商網站的擁有者或設計者,你該如何整合不同的支付方式和運送選項,以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呢?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分別是用戶體驗、成本效益和法律規範,來探討這個問題,並提供一些實用的建議。
用戶體驗
用戶體驗是電商網站的核心要素之一,它涉及到用戶在網站上的感受、行為和滿意度。支付和運送選項是用戶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們直接影響到用戶是否能夠順利地完成購買流程,以及是否能夠及時地收到所購買的商品。
為了提供良好的用戶體驗,電商網站應該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 支付方式的多樣性:電商網站應該提供多種支付方式,以適應不同用戶的偏好和需求。例如,有些用戶可能喜歡使用信用卡或 PayPal 等線上支付工具,而有些用戶可能喜歡使用 ATM 轉帳或貨到付款等線下支付方式。電商網站應該在支付頁面上清楚地展示所有可用的支付方式,並讓用戶能夠輕鬆地選擇和切換。
- 支付方式的安全性:電商網站應該確保支付方式的安全性,以保護用戶的個人和財務資訊。例如,電商網站應該使用 SSL 加密技術,以防止數據被竊取或篡改。電商網站也應該遵守相關的支付安全標準,例如 PCI DSS,以減少風險和責任。電商網站應該在支付頁面上顯示安全性的標誌和認證,以增加用戶的信任和信心。
- 運送方式的靈活性:電商網站應該提供多種運送方式,以滿足不同用戶的期望和需求。例如,有些用戶可能希望快速地收到商品,而有些用戶可能願意等待一段時間,以節省運費。電商網站應該在運送頁面上清楚地展示所有可用的運送方式,並讓用戶能夠根據運送時間和運費來選擇和比較。
- 運送方式的可靠性:電商網站應該確保運送方式的可靠性,以保證商品能夠按時和完好地送達用戶。例如,電商網站應該選擇信譽良好的物流合作夥伴,並提供追蹤和保險服務。電商網站也應該在運送頁面上顯示運送方式的評價和評論,以讓用戶了解其他用戶的經驗和滿意度。
成本效益
成本效益是電商網站的另一個關鍵要素,它涉及到電商網站的收入和支出。支付和運送選項是成本效益的重要影響因素,因為它們直接影響到電商網站的利潤和競爭力。
為了提高成本效益,電商網站應該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 支付方式的費用:電商網站應該考慮支付方式的費用,以降低支出和增加利潤。例如,不同的支付方式可能有不同的手續費和匯率,電商網站應該選擇最合適和最划算的支付方式,並與支付服務提供商談判和優化費用。電商網站也應該考慮是否將支付費用轉嫁給用戶,或者提供一些優惠和折扣,以吸引和留住用戶。
- 運送方式的費用:電商網站應該考慮運送方式的費用,以降低支出和增加利潤。例如,不同的運送方式可能有不同的運費和稅費,電商網站應該選擇最合適和最划算的運送方式,並與物流合作夥伴談判和優化費用。電商網站也應該考慮是否將運送費用轉嫁給用戶,或者提供一些優惠和折扣,以吸引和留住用戶。
- 支付和運送選項的測試和優化:電商網站應該定期測試和優化支付和運送選項,以提高成本效益。例如,電商網站應該使用數據分析和 A/B 測試等工具,來評估不同的支付和運送選項對於轉換率和客戶滿意度的影響,並根據資料數據來調整。
法律規範
法律規範是電商網站的另一個重要要素,它涉及到電商網站的合法性和責任。支付和運送選項是法律規範的重要考量因素,因為它們直接影響到電商網站的稅務、隱私和消費者權益等問題。
為了遵守法律規範,電商網站應該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 支付方式的稅務:電商網站應該考慮支付方式的稅務,以避免稅務爭議和罰款。例如,不同的支付方式可能有不同的稅率和稅制,電商網站應該根據自己的營業地和用戶的所在地,來確定應該繳納的稅款和申報的方式。電商網站也應該在支付頁面上清楚地展示稅款的計算和收取,並提供相關的發票和收據。
- 支付方式的隱私:電商網站應該考慮支付方式的隱私,以保障用戶的個人和財務資訊。例如,不同的支付方式可能有不同的隱私政策和條款,電商網站應該遵守這些政策和條款,並在支付頁面上清楚地展示和獲得用戶的同意。電商網站也應該採取適當的措施,來防止資訊的洩露和濫用,並在發生任何安全事件時,及時通知用戶和相關機構。
- 運送方式的消費者權益:電商網站應該考慮運送方式的消費者權益,以符合消費者保護法的規定和用戶的期待。例如,不同的運送方式可能有不同的退貨和換貨的政策和流程,電商網站應該在運送頁面上清楚地展示和遵守這些政策和流程,並提供相關的聯絡和服務。電商網站也應該在運送頁面上清楚地展示和保證商品的品質和數量,並在發生任何運送錯誤或損壞時,及時處理和賠償。
參考資料
2021googletaiwancommercewhitepaper.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