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 測不出真正的你」附 AI Prompt 提示詞

「分類只是地圖,真正的旅程始於腳下。」 — 寫給每一個被四個字母吸引又懷疑的人。

高鐵車廂,傍晚從高雄往台北的路上,車窗把夕陽拉成一條柔軟的橘線。我抱著筆電,卡在一篇寫了第七版的文章標題,腦袋像當機的瀏覽器。

前排兩位乘客聊得起勁:「你履歷寫 ENTJ,難怪上次會議你氣場好像主管一樣。」另一位笑說:「別鬧啦,我昨天重測變 INTJ。」

我沒參與他們的對話,但心裡卻默默吐槽。剛好我正寫著「MBTI 如何綁架我們的職涯」的文章,而那四個字母依舊像社交密碼,決定誰被理解、誰被貼標籤。

我的 MBTI 初戀

我已經不太記得自己第一次做 MBTI 16 型人格是哪一年,大概不是現在這麼流行的年代。填了一張表格,大約六十分鐘,得到了 INFJ 這張名片。

當年我認真相信,這些字母可以幫我解開生命謎題:

  • 為什麼我在誠品可以待一整晚?
  • 為什麼我簡報時總想講一段「反思」?
  • 為什麼聚會開始半小時後,我就想消失?

看完測試結論,關閉網頁。接下來幾年,我並沒有將「我是 INFJ」放在心上,甚至幾乎忘記它的存在。最近聽了不少關於 MBTI 的影片,才發現:原來我過去那些看似「想太多」的選擇,竟然早就有跡可循。

我為什麼一張簡單的露營椅都要思考一年?後來才發現,這種「J 型慎思」的習慣,其實早就滲透在我生活的每個細節裡。

後來我更是把「INFJ」掛在社群簡介,覺得它能幫我說話。

但走過幾份工作、創過幾次業、開過幾間小店,我才明白:MBTI 給的,不是答案,而是起手式,是預設值。

222f1617-f1c6-80f5-bbd0-daae309685b0.png

MBTI 常見的三大誤區:從我自己說起

一、貼標籤:貼標籤:面試翻車記

某次我去應徵一份自行車設計師的工作,HR 看著履歷上寫著 INFJ,笑說:「工程腦+理想派?聽起來太不實際了吧。」面談還沒開始,我已經被歸檔成「讀錯系的文青」。那天我落選,但也學會了:字母說不出績效,作品和數據才是說服力。

二、過度簡化:把衝突歸咎於人格

創業時,合夥人是 ESTP。每當我們在新品定位上意見相左,他總丟一句:「你 INFJ 就愛想太遠啦!」這句話像免責卡,把問題從商業討論硬轉成人格特質。後來我才體會到,觀點衝突應該靠數據和市場佐證,不該讓人格成為對話終點。

三、自我設限:內向成為逃避的藉口

有段時間,我拒絕了太多公開活動。每當有人邀我講一場課,我總回:「我 I 人啦,先 Pass。」這句話聽起來像自我認識,實際上卻成了不成長的藉口。直到有天照鏡子,我才知道:我不是內向,我只是怕面對失敗。

MBTI 可以是一面鏡子,但別讓鏡子變牆。

用 AI 把 MBTI 變成你的行動地圖

MBTI 可以是了解自己的線索,但更重要的是:「你怎麼使用它。」

現在 AI 很火熱,不少人用 AI 來算命,跟 AI 談戀愛,我也開始用 ChatGPT 和 Notion 幫自己拆解 MBTI 報告,轉化成具體可執行的行動計畫。

embed

ChatGPT 行動教練 Prompt 示範

```plain text 你是一位了解 MBTI 性格特質與行動管理的教練型 AI,請根據以下背景與需求,幫助我建立一份具體可執行的行動建議:

【我是誰】

  • 我的 MBTI 是 INFJ-A
  • 我的特質包括:內向、注重價值觀、擅長規劃、重視人際深度連結,但有時會過度理想化、逃避衝突或在壓力下過度內省。

【我要做的事】
我正在規劃一項目標或任務:「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個任務可以是工作、生活、自我成長、創作或學習上任何一件我想推進的事。

【請你幫我做的】

  1. 判斷這個目標在 MBTI 四象限中的位置(擅長×重要、重要×不擅長…)
  2. 給我一份分階段的行動建議,每一步最好都能:  - 結合我的 INFJ-A 特質與偏好
     - 提供明確舉例或練習方式
     - 建議評估成效的方式(例如:週回顧、數據追蹤、反思問題)
  3. 如果有我可能會遇到的「自我設限思維」或盲點,也請提醒我,並建議如何調整。
  4. 最後,用一句鼓勵但真實的話結尾,幫助我穩定內在動力,不必太雞湯,但要讓我願意前進。

請用口語化、好讀、有層次的語氣回覆我,讓我能直接貼進日記或 Notion 使用。

模型給出的建議不像坊間「INFJ 合適職業 TOP10」,而是具體的行動準則。
使用情境範例(帶入後就能使用):

javascript 我正在規劃一個「個人品牌部落格」,主題是關於 AI 學習+自我成長心得分享,希望能每週更新內容、開始累積受眾。

### Notion 行動資料庫 Prompt

javascript 請幫我建立一份 30 天「」的 Notion 資料庫,每一行動都具備以下欄位:

  • 日期
  • 今日行動任務(如:主題發想、寫草稿、發佈、分析留言、回顧反思…)
  • 預計投入時間(分鐘)
  • 今日心情/狀態(選擇欄位:專注/拖延/焦慮/流暢)
  • 今日一句心得(文字)
  • 任務狀態(進行中/完成/跳過)

請幫我預填每一天的具體行動,讓我每天只要照著做就好。請符合我的 MBTI 的特質:深度內容、節奏溫和、重視反思。 ```

你甚至可以直接貼這段 Prompt 到 Notion 的 Home → AI → Build 區塊中。

222f1617-f1c6-8096-bc33-f39dadeda1f5.png

給喜歡 MBTI 的你:三種更自在的使用方式

我們都曾經被那四個字母深深打中,覺得「終於有一套語言可以描述我了」。 但認識自己,不該只是分類,也不該停在測驗結果的當下。

這三種方式,是我這幾年來練習把 MBTI 從「標籤」變成「工具」的過程,也許你也可以試試:

一、鏡子模式:觀察自己,而不是定義自己

意思是什麼?

你用 MBTI 去觀察自己的日常行為,像照鏡子一樣看到自己的習慣與偏好,但不要急著判斷或分類。

為什麼要這樣做?

很多人做完測驗後就「住進型號裡」,反而開始「證明」自己符合類型,這其實是一種自我預言的陷阱。但你如果每天問自己「今天我哪裡不像 INFJ?」你會開始發現,你的行為、選擇、反應,其實比你以為的更有彈性。

這不是在否認 MBTI,而是從鏡中走出來,去看更多版本的你。

二、實驗模式:拿人格當起點,不是藉口

意思是什麼?

MBTI 是你行為傾向的提示,你可以把它當成設計「行為實驗」的起點。放大鏡模式就是主動驗證:這個型號說的行為對我準不準?我能不能調整?

為什麼要這樣做?

因為性格不是命運,它只是習慣 + 環境互動的結果。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我就是不擅長溝通」,其實只是還沒找到合適的方式練習。

你可以建立一個「性格 × 行為」的表格,像是:

  • INFJ × 團隊溝通 → 每週主動提出一個具體建議
  • INFJ × 創意輸出 → 嘗試用視覺稿代替文字草稿

與其說「我不擅長」,不如說「我試過沒?試過幾次?」

人格只是偏好,而不是命運。

三、翻譯模式:把四個字母變成說得出口的期待

意思是什麼?

與人互動時,你可以用 MBTI 當作說明自己偏好的語言工具,但記得把重點放在「具體期待」,不是人格分類。

為什麼要這樣做?

太多人在職場會議上說「我是 P 型啦,時間觀念沒那麼強」,或者「我很內向,不太想參與討論」,這其實是把性格當成擋箭牌。結果不是被理解,而是被誤解,甚至讓自己失去成長空間。

MBTI 不該成為你和別人之間的牆。

它可以是一種語言,但要記得翻譯成本人的樣子。

更健康的說法是

  • 「我通常需要一點時間整理資訊(J),但你們可以先講重點,我會在後面補想法。」
  • 「我傾向 N 型思考,能幫團隊看長遠目標,但也需要你們提醒我不要忽略細節。」
「性格不是框架,是起點。它讓你知道你從哪裡來,但不該限制你能走到哪裡去。」

你不該被困在「我是什麼型」這面牆裡,而是把 MBTI 當作一個可以「站上去」的理解工具。它可以讓你看得更遠,也可以幫你往下跳,嘗試以前沒做過的行為,探索更多的自己。

每個人都不止一種樣子,MBTI 只是你起跑線的線索,而不是終點的答案。真正的成長,是你選擇走出那四個字母、開始編寫屬於自己的路徑圖。

心得 & 小結

這篇文章,是我在宜蘭的海邊咖啡廳寫完的。海風灌進來,像在提醒我們:

MBTI 是一張地圖,但真正的旅程,還是得靠你自己決定怎麼走。

MBTI 是我認識自己的第一張地圖,但真正幫我走出去的,是那些我以為自己「做不到」卻硬著頭皮做的事。我仍是 INFJ,但我也是一個文字工作者、設計師、自學狂人。每天我都在:獨自升級自己。

你可以依照說明書開機,但最終的升級包得靠自己寫。

小任務:把人格變行動

給自己一個任務:

  1. 選一件你最近想做卻遲遲未開始的事
  2. 套用上面的 ChatGPT prompt,請 AI 幫你拆解行動
  3. 建立你的 Notion 行動資料庫,開始執行

做完這三步,你不只是認識了 MBTI,而是開始用它活出自己的版本。

願你的人生越來越自由,願你不再只是那四個字母。

Read more

幣漲無疑《Number Go Up》在說什麼:敘事、風險與人性的一本清醒書

幣漲無疑《Number Go Up》在說什麼:敘事、風險與人性的一本清醒書

市場會騙人,人性更會。 敘事能抬價,但風險只會累積。 做好退場計畫,比預測價格更實用。 「別把幸運當實力,也別拿善意當免死金牌。」 本傑明・葛拉漢:「投資在短期是一部投票機,在長期是一部稱重機。」 把票投給敘事沒關係,但別忘了最重要的「風險」。 為什麼大家相信「幣漲無疑」? 一般人會說沒有「必漲資產」。在華人世界,很多人信房地產;有些國家偏愛黃金;而幣圈信徒更偏向比特幣。作者指出,比特幣信徒極為死忠,幾乎任何新聞都能被詮釋為利多,形成強大的買盤與敘事支撐。泡沫可以比你想像更久,反人性操作會把做空者擠爆,所以他選擇不做空比特幣。 敘事是一種身份與群體歸屬。當我們在短時間內推測未來走勢,就很容易「自我強化偏誤」:只收集支持自己觀點的資訊,忽略不利訊號。於是「幣漲無疑」像口號一樣被喊大聲,直到現實來敲門。 不過,2000 的網路泡沫與 2008 的金融海嘯都沒有讓世界毀滅,反而帶來生態的重整與成長。 這本書適合兩種人閱讀: 1. 已在幣圈打滾已久的人:你看過事件本身,

By Oscar Chuang

WooCommerce 教學指南:基本設定簡介

完成安裝、物流金流設定後,還有一些設計我們可以看一下。 在 WooCommerce 中,設置功能非常重要,它能幫助你設定你的網店的所有基本和進階設定。 在管理頁面中,你可以看到左側欄目有一個名為「設定」的選項,這裡包含了關於商店的很多設定部分。 一開始可能會有點複雜,但不用擔心。因為設定都可以修改,那我們就一步一步地完成它吧。 以下是一些 WooCommerce 設定中的主要部分: 1. 一般設定: * 設置商店的基本資訊,比如商店地址、銷售地區、貨幣等。 2. 產品設定: * 管理產品頁面,包括產品的尺寸單位、評論設定以及庫存管理。 3. 運送方式: * 設定運送地區和費用的選項,可以根據不同地區設定不同的運費方案。 4. 付款: * 管理可供客戶選擇的付款方式,像是信用卡、銀行轉帳、第三方支付平台等。 5. 帳號及隱私權: * 設定客戶帳號的註冊和登入方式,以及管理客戶的隱私設定。 6. 電子郵件: * 在這裡你可以設定系統發送給客戶的各類通知,比如訂單確認、發票等。

By Oscar Chuang

想讓你的產品快速曝光嗎?如何在 WooCommerce 添加新產品

想知道如何快速上架新產品嗎?了解如何輕鬆添加新產品到你的 WooCommerce 商店,讓你的客戶更加便捷地找到心儀的商品! 配置正確的產品類別和標籤,能有效增強顧客的購物體驗和提高銷售量,這可是每個電商商家必備的技能! 如何添加新產品 Step1. 點擊「新增」 進入後台,找到 WooCommerce 選擇商品,點擊「新增」選項。 Step2. 商品設定 以我的客戶的商品為例,我們可以設定: * 商品標題 * 商品說明 * 商品圖片 * 商品圖庫 * 商品資料 * 商品簡短說明 這些設定都對應我們前端網頁的內容。 商品資料可以選擇: 1. 簡單商品 * 用途:這是最基本的商品類型。適用於沒有任何變種、額外選項或是需要特殊配置的單一產品。例如,一本書或一件無需選擇大小或顏色的T恤。 * 特點:設置簡單,只需填寫基本信息如價格、庫存等。 1. 組合商品 * 用途:用於銷售由多個已有商品組合而成的套裝產品。這適合那些想要以套裝形式出售多個產品以提供更好的價值的商家。 * 特點:顧客可以購買包含多個單獨商品的組合包,

By Oscar Chuang

2025 台灣人最適合的加密貨幣交易所:MAX 使用指南

如何註冊 Max 交易所:享 20% 手續費優惠 用我的推薦碼:dfe4b014 註冊,立享 20% 手續費折扣! 掃描下方 QR Code,也能快速加入👇 Step1.建立帳號 請選擇「個人戶」並輸入可以收發 Email 的電子郵件地址。 設定你的密碼和打勾「我已滿 20 歲」,記得看看 使用條款和服務條款。 Step2. 啟用帳號: EMail 驗證 Step3. Lv1 的帳號驗證 請依續完成: * 手機號碼 * 基本資料驗證 * 台灣國籍或是 ARC 身分驗證 Step4. 進階認證:Lv2 的帳號驗證 請依續完成: * 台灣手機號碼 * 銀行帳號驗證 完成

By Oscar C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