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台灣人必備防災清單:災難發生時,你有 Go Bag 嗎?下載我的 Notion 防災物品清單

2024 年 4 月 3 日早上,我在花蓮。 7:58 剛醒,手機都還沒拿起來,地板就猛然搖晃。住在市區七樓的我,差點整個人從床上彈起來。窗戶在震,衣櫃門「砰!」打開,書整堆掉滿地。 一年後,我還記得當時的腦袋是一片空白,心跳卻快到像失速。 我是工程背景,總覺得地震可以被預測、可以被計算。但真的發生時,沒有人會跟你講怎麼辦,只有一個問題: 你,準備好了嗎? 地震後,我第一件做的事:打開新聞,卻什麼都不會做 打開手機,網路還在,電也沒斷,但新聞滿滿都是:「餘震還會來」、「路斷了」、「災情正在統計」。 我這種數位遊牧工作者,平常愛到處跑,理論上隨時能走。但那時候的我,完全不知道要去哪。 很多人帶著行李走到戶外,我的東西還卡在七樓房間裡。 那一晚我沒辦法睡。腦中只想著:

By Oscar Chuang

為什麼你總是心很累?我靠「減法生活」拆解情緒內耗,活得更清醒

你有過這樣的時候嗎? 滑手機,什麼事也沒發生,心卻莫名煩躁。 下班後癱在沙發,Netflix 播了兩集,卻完全不知道剛剛演了什麼。 有人問你:「還好嗎?」你笑說「沒事」,心裡卻浮出一句話:「我不知道我怎麼了。」 我懂,因為我也在那個狀態待了很久。 直到我開始做一件事:減法。 這篇文章,是我這幾年從混亂裡,一步步走出來的紀錄。不是什麼偉大療癒故事,更像是一個普通人,試著把日子活得比較「有感」的一些實驗。 如果你也常常覺得心累、想太多、動不了,那我們的對話,正好開始。 原來,我不是沒情緒,只是把它關掉了 我記得自己最嚴重的一次「內耗崩潰」,是在 30 歲的那段時間。 30 歲那年,我每天工作 12 小時以上,連上廁所都在壓縮時間。 記得有次開會,我語氣有點硬,對方回我一句:「你幹嘛那麼兇啊?」 我突然愣住。

By Oscar Chuang

「你不是不夠努力,只是不知道這場人生遊戲怎麼玩」:中年人必學的富人思維轉換術

這不是憤青文,也不是抱怨社會的反社會宣言。 我只是想陪你坐下來,看看這一局牌到底怎麼發的。 人生就像是打麻將,手上的牌好壞或許你沒得選,但我們可以一起想辦法,怎麼拆、怎麼丟、怎麼拚湊出一手能胡的牌。 不保證贏錢,但至少,不再讓自己一直被「摸不到自己想要的牌」搞到心煩氣躁。 那夜晚上 我是混蛋嗎? video 我們這一代,努力已經寫進基因,卻仍在原地踏步 從小,我們就被教導「努力就會成功」,這句話像一個老掉牙卻不容質疑的信仰,灌輸在我們每一代的腦子裡。但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會這麼「自然」地相信努力很重要? 如果你看過《人類大歷史》,你就會知道,努力,其實是演化寫進我們基因裡的生存機制。 在那本書裡,Harari 講到了一個有趣的歷史轉折點: 當人類從「狩獵採集」進入「農業社會」的那一刻開始,人類生活變得更辛苦了,但我們卻以為我們在「進步」。 以前的狩獵人類,每天花幾個小時狩獵、採果子、跳舞、

By Oscar Chuang

為什麼大家都在裁員,卻還缺人?這份 Prompt 告訴你如何不被 AI 淘汰!

你有沒有過這種感覺? 這個世界病了,還病的不輕。 根據 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 的報告,2025 上半年美國科技業就裁了近 75,000 人,比去年同期暴增 35%;而全球科技業裁員總數已超過 9 萬人。 看起來像是個「工作變少」的世界。 但回頭看另一組數據,卻顯示 2025 年全球有 75% 企業說『招不到人』(資料來源)。 這個時代,一邊缺人、一邊裁人。 到底我們該相信哪一個現實? 答案是:兩個都是真的。 ❝ 這個時代,不是工作消失了,而是它變得不再一樣了。 ❞ 表面矛盾,其實是「時間差 + 結構差」 一邊是餐廳老闆天天喊「找不到人上班」;另一邊,科技業的工程師卻收到裁員信,苦笑著收拾桌上那盆仙人掌。 這不是矛盾,而是兩種「

By Oscar Chuang

保證生男?破解「不準免付」背後的行銷話術與機率陷阱

我在研究 2025 年最重要的技能時,讀到 Naval 提出「閱讀、寫作、算術、說服、程式」這五大基礎技能。他說,這些能力結合了知識獲取、知識表達、邏輯推理、人際影響與槓桿放大,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核心競爭力。 但說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算術平常很少用到,真的有這麼重要嗎?」 我也曾懷疑過,但一件事讓我徹底改觀。 我在網路上看過一篇諮詢廣告,讓我看到一場看似無害的行銷話術,實際上是數學算式包裝下的騙局。 想像一下,你坐在台中一間巷弄裡的中醫診所,醫師語氣篤定地說:「只要照我的調理方式,一定生男。不準免付。」 你以為自己聽到的是祕方,但我看見的,是一場包裝成醫療的賭局。 算術,正是拆穿它的鑰匙。 算術(Arithmetic):日常中的數學防身術 算術是最基本的數學,就像日常買東西算錢或分糖果時用的加減乘除,簡單又實用。 別小看這些四則運算,它們不是只存在考卷裡。在我們日常做決策時,尤其遇到涉及金錢與機率的情境,算術就是你的防詐盾牌。 你以為有祕方,

By Oscar Chuang

「不是我不努力,是 AI 進化太快」:當工作被重寫,我們該怎麼成為不可被替代的人?

那天晚上,在一家開了十幾年的串烤店,和幾個老同學吃飯。菜單和十年前一模一樣,連牆上的膠框都泛黃得剛好,還有濃濃碳烤和醬香味。我們閒聊著各自近況,有人提到孩子要選科系,結果大家竟然不約而同地說了一句: 「現在水電工好像比較有前途欸。」 我們都笑了,舉起前面的 18 天生啤酒,各自喝了一口。那笑聲裡,帶上一點人生的無奈,還有只有大人才會懂的啤酒苦。 因為我也正在想:我們是不是已經活在一個,「努力讀書 → 好好畢業 → 找份穩定工作」這套老劇本已經開始失效的世界? 我原本是念機械的,當過工程師、做過自行車設計。現在成了一個寫字的人。身邊同學,有人接手家業、有人轉行跑建築,也有人乾脆開起早餐店。 未來怎麼走,這時代誰都說不準。AI 能寫詩,我們只會在 Threads 跟人吵架。 AI 時代來了,這次真的不一樣 2025 年 6 月,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畢業典禮上,AI 領域的傳奇人物 Ilya

By Oscar Chuang

在宜蘭,用一杯咖啡換一種生活:3 間我願意重返的咖啡廳推薦

這不是一篇業配文章,也不是追求光鮮的打卡行程,而是一段從手沖香氣開始、由我這個旅居宜蘭一個月的數位大叔,寫下的真實生活經驗。 人只有在流動中,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一直相信這句話。但流動,不一定要浪跡天涯,也不必帳篷、營火和筆電。對我而言,只要背起筆電包、在城市與城市之間換氣,再在一杯手沖咖啡,為生活按下暫停,這就已經是數位遊牧的日常。 今年盛夏,我在宜蘭住了整整一個月。 我用咖啡當配樂、用海風當旁白,拍給自己的一部慢活人生的記錄片。 如果你也想逃離辦公室一陣子,或單純好奇:「宜蘭的咖啡好喝嗎?」或是希望這段碎念能陪你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 抵達:一場「雨的開場白」 宜蘭,全年平均下雨有 189.5 天,雨天像是宜蘭的預設值。 我們擔心下雨,選了一天晴天出發,我們騎機車從北宜公路九彎十八拐下來之後,蘭陽平原映入我們的眼前,我知道,新的旅程從現在開始了。 第二天,窗外灰成一幅水墨。有人皺眉,我卻笑了。因為雨天=咖啡天,這是我給自己的暗號。 旅行剛開始,

By Oscar Chuang

先開始行動的自律養成術:神經科學 × 行為設計 × MBTI 的輕盈高效生活 免費NOTION模板下載

寫給你——那個常常對自己說:「我真的該更自律一點」的你。 你可能想:我要開始存錢、早睡、運動、讀書、不再拖延。但心裡卻默默補上一句:「可是我就是沒辦法。」 我懂,因為我也這樣過。 朋友常問我:「你怎麼這麼自律?」 我都會笑出來,因為我是 INFJ,懶惰根本是我本體,情緒波動、想太多、習慣拖延,這些我都中了。但在別人眼裡,我卻像個自律達人。 後來我才發現,問題不在「我夠不夠自律」,而在於我會不會「設計一個讓我不容易失敗的系統」。 我喜歡的事情,自然做得起來。不喜歡的事,我學會提早放掉,不浪費意志力。「自律」,只是我為了讓自己可以花更多時間在喜歡的事情上,所下的一點小功夫。 所以這篇文章不是雞湯,不是什麼「只要你堅持就會成功」那套。而是: 如果你也曾懷疑自己做不到,那就試試這些用科學、心理學、行為設計整理出來的具體方法,讓自律不靠撐,而是變得自然。

By Oscar Chuang

48 小時不吃東西會發生什麼?我的身體與心理變化全記錄

回到花蓮那天,我就像一條在外漂泊很久的魚,重新游回熟悉的海域,整個人充滿活力。 花蓮的海風帶著鹹鹹的味道,夏夜的街道安靜中帶著悠閒,沒有城市的喧囂,只有晚風吹過的輕鬆感。街燈照在濕潤的柏油路上,遠方傳來東大門夜市的香味和攤販的喧鬧聲。 那天晚上,我們去了一家很喜歡的餐廳「季之雲」。一進門,炸物和醬汁的香氣馬上撲鼻而來。我們點了最愛的豬排和豪華生魚片套餐。豬排外皮酥脆、肉質多汁,生魚片新鮮甜美。那頓飯吃得很滿足,但也讓我有了點罪惡感。 隔天早上,吃完早餐後,我決定挑戰自己——人生第一次 48 小時斷食。 為什麼要斷食 我平常一天只吃兩餐,已經習慣 16:8 的間歇性斷食。但 48 小時不吃東西,對我來說是全新的挑戰。我讀過,長時間斷食可以啟動身體的自我清理系統(自噬)、燃燒脂肪、減少發炎,甚至延緩老化。 更重要的是,我看到新聞說,加沙地區正面臨嚴重的飢荒危機。說來有點慚愧,我們生活在富足的地方,很少真切地體驗過飢餓。或許,

By Oscar Chuang